国家电网属于国家政府部门机构,能够进入国家电网,基本等同金饭碗了,所以很多人挤破头也想进。当然,国家电网每年都会招收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很好奇,国家电网更青睐哪些院校的毕业生呢?今天为大家整理了2022年国家电网录用人数排名前5的高校介绍以及优势专业,一起来看看吧~
据统计,2022年国家电网录用人数超100人的院校有34所,录用人数前5的院校有上海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东北电力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三峡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
上海电力大学创建于1951年,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0年属地化管理。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含上海新能源人才技术教育交流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学院和人文艺术学院共13个二级学院和38个本科专业。
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5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目前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7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机械、电子信息、能源动力、工程管理4个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该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电气工程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保定)
华北电力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
学校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社会科学”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学科进入全球前70强和前1‰行列;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能源动力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
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它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多年来承担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00余项。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
该校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全校14个学院、51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法、文、管、经教育、艺术八大门类。全校共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南京工程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位于方山脚下,天印湖畔,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深厚工科底蕴、鲜明应用特色的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如今南京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理学等学科门类。
学校建有国家级学科科研平台5个,江苏省省级学科科研平台20个,实验中心34个,实验室123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74个。
学校先后与10家世界500强企业,30多家国内龙头企业,10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31个;建设了6万多平米的体现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大型工业中心和创新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近4亿元,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峡大学
三峡大学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23年,1978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是国家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开始举办硕士研究生教育,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8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被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目前,三峡大学已发展成为水利电力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较高社会声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现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十二五”期间获批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十三五”期间获批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十四五”期间获批4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有法律、教育、工商管理、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能源动力、临床医学等2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